2019年全国农业农村计划财务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强化农田建设投资管理助力河南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河南省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873.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占全省1.2亿亩耕地面积的50.65%,占全省1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的61.63%,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2亿公斤,为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并先后跨上1200亿斤、1300亿斤两大台阶做出了重大贡献。河南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资体制机制
在本次机构改革中,河南省基本实现了农田建设投资体制机制“三到位”:一是职能到位。构建了集中统一高效的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了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河南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二是资金到位。实现了原农业综合开发省级配套资金、发展改革委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资金、水利厅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省级预算资金等三块资金的集中使用。三是管理到位。初步构建了“政府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省市县三级管理队伍已基本到位,总人数610多人,并已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持续提升农田建设投资绩效水平
河南省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全力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与省财政厅等部门协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目前全省已到位财政资金80亿元。二是科学分配建设任务。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三优先、一支持”的分配原则,结合各地耕地面积、“两区”范围、粮食产量、扶贫任务、工作绩效、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进行测算,形成了全省农田建设资金任务分配意见,以省政府名义于4月初将590万亩建设任务下达市县。三是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按照“早着手、早规划、早安排”的原则,精简项目审批流程、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于7月初将国家今年下达的预算内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61.36亿元全部下达市县,为项目单位组织招投标、及早开工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四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在项目建设前对项目投资、工程数量进行公示,项目建成后,建立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全面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先拨30%预付工程款,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后,再按规定程序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坚持严格的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根据验收结果实行奖优罚劣。五是加强资金日常调度。将督促指导贯穿项目资金管理全过程,重点对批复下达、招标投标、建设进度、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资金使用,实行动态监管。今年以来,河南省已下发资金报账进度调度通报5次,已按国家农田建设项目定期调度要求上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度情况报告。六是助力脱贫攻坚。今年河南省对36个国定贫困县共安排36.4亿元,占比40.5%;指导贫困县围绕产业发展多渠道整合涉农资金,集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河南省还通过培训会议、印发文件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严肃廉政纪律和财经纪律,压实廉政责任,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
三、探索创新农田建设筹融资模式
河南省积极探索利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目前,重点探索两种模式:一是利用金融资本模式。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农发行河南分行合作,探索使用银行贷款破解农田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将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指导性意见,按照“一县一策”的原则,探索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贷款的可行性路径。二是引入社会资本模式。鼓励市县结合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比如,宝丰县通过与省水利投资集团下属的水谷公司合作,宝丰县政府以各级财政补贴资金6150万元作为政府出资,水谷公司出资1.395亿元,成立宝丰水投公司,按5000元/亩的标准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入,双方按约定比例进行收益分成。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附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