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农业农村计划财务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重庆地处西部,“三农”领域欠账较多,“补短板”任务十分艰巨,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研究解决钱从哪里来、怎么用、如何投、怎样管的问题。近年来,重庆市农委与财政、发改、金融等有关部门一道,认真落实“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的要求,积极开拓渠道、改进方式、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一、坚持“财政+撬动”,做大投入总量
加大农业投入,“财政优先保障”是前提,“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是关键。重庆市农委坚持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两条腿”走路,在“三个投入”上狠下功夫。一是增加财政投入。新增财力优先保障“三农”,近3年投入年均增长7.4%,今年达到85亿元。建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专项,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60亿元。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今年规模达到16亿元,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二是撬动金融投入。成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财政安排贴息贴费专项资金,以担保方式撬动银行每年放贷30多亿元,截至目前已为2.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近200亿元,担保服务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发险种36个,财政补助75%以上,2018年实现保费5.8亿元,保险金额520亿元。三是引导社会投入。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机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基地、设施农业等给予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补助,财政补助资金撬动放大2.3倍。建立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机制,财政资金给予村集体项目投资50%左右补助。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近4年累计安排近40亿元资金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0多亿元。
二、坚持“统筹+切块”,创新投入方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合理划分市和区县事权,坚持“统分结合”,将市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按5:5比例分别由市级统筹和切块安排到区县。在统筹资金使用上,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集中扶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发展。在切块资金使用上,指导推动区县农业发展资金与本级涉农资金整合,主要用于当地区域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突出抓好14个国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把统筹整合资金管理权限下放给区县,将中央确定的17项、市级16项专项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建立起“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近3年来,试点区县整合资金327.5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坚持“规划+项目”,突出支持重点
重庆市农委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确定3年重点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2350亿元;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5年内实施重大工程54个,规划总投资3087亿元。根据行动计划和战略规划,逐年安排落实资金投入。其中,清单化、对象化支持“十百千”工程建设,培育10个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上千亿元的支柱性产业,扶持壮大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支持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每年补助200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6个综合试验示范区县和5个单项试验示范区县,每年分别支持3000万元、1000万元。同时,坚持市和区县联动,建立全市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库,目前储备重点项目193个、预计投资1377亿元;今年签约项目84个、协议投资572亿元。
四、坚持“考核+评估”,提高资金绩效
重庆市农委着力完善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制,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绩效目标清单”的管理方式,针对项目投向,明确区县重点任务和绩效目标。今年对2018年中央和市级14个大专项开展绩效考评,覆盖面达100%。对中央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市级特色效益专项资金、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等,委托中介机构实施重点绩效评价。对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委托第三方开展中期评估。将考核和评估评价结果,与切块到区县的资金安排挂钩,对实施效果好、管理规范、绩效考评优良的,下一年度进一步倾斜支持;对问题突出、绩效差的,按其发生数额1:1扣减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确保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附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