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人才资讯

正文

中国员工年休假天数全球倒数第四(组图)

发布日期:2012-10-07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   浏览次数:6572

“黄金周”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中国的假期数量少几乎是每个国人的直观感受,但相较于主观的感觉,中国人的休假情况还更加恶劣。事实上,中国属于带薪假期和法定假日天数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式假期:数量少质量低

  从9月30日开始,这个“黄金周”先后经历了16省24条高速路大拥堵,多处景点旅游人数井喷和垃圾成堆等事件。史上最长“黄金周”俨然变成史上“最挤周”。

  随着“黄金周”即将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此次长假如此混乱的原因。其实,经过简单的横向对比就可以发现,这些混乱很明显的来自国人出行愿望的增长和假期数量不够的矛盾,而“黄金周”就是这个矛盾爆发的喷口。

  所以,探讨“黄金周”的混乱就必须先拷问中国的休假制度。

  

今日话题

“黄金周”多地景区游客井喷

 

  中国人的假期数量少

  中国人的假期数量全球倒数

 中国员工年休假天数全球倒数第四 

 

  中国员工年休假天数全球倒数第四

  中国的假期数量少几乎是每个国人的直观感受,但相较于主观的感觉,中国人的休假情况还更加恶劣。事实上,中国属于带薪假期和法定假日天数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

  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Mercer)于2011年12月13日发布的《全球雇员应享假期》报告,这份报告统计了全球62个国家员工的假期数量。根据统计,中国雇员的假期数量排在62个国家里的59名,带薪假期和公共假期数量之和仅有21天,相比于第1名英国雇员的36天假期,足足少了半个月。(这份报告统计基础为每周工作5天且已有10年工作年限的员工,数据不包含周六日)。

  不过即便是这么短的假期,很多国人也未能完全享受。根据2011年益普索(Ipsos)公司和路透社对各国1万3千名居民进行的调查,其中中国部分的数据表明只有65%的中国人休完了当年各项规定假期。

  必须补充的是,美国和加拿大因为法律并没强制规定带薪假期,看上去排名很低,但实际上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假期时间并不短。美国多数公司都会为拥有5到10年工龄的员工提供3周左右的假期(或按工会协议进行休假)。再算上法定假期,多数美国人每年都能拥有25天左右的假期。加拿大也类似,在工作20-25年的后,加拿大公司甚至会为员工提供每年长达6周的假期。

  中国人的假期质量低

  假期客流集中,出行成本高、周期长

  

景区拥挤北京故宫和厦门鼓浪屿人满为患

 

  北京故宫和厦门鼓浪屿人满为患

  由于中国的假期少,为数不多的长假也就成了国人出行的首选。假期的紧俏直接体现在了机票价格和旅游价格上,而这些,大大降低了国人的出行性价比。

  根据2012年9月27日《南方日报》的报道:十一期间国内的机票和酒店的预订量涨幅会超过30%,十一前后热门旅游城市机票价格落差甚至达到了100%至400%。而诸如三亚这些热门的旅行景点,在长假前四天的价格会超过4000元,但长假过后价格仅为1800元左右,涨幅超过100%。

  长假出游不但金钱成本高,出行的时间成本也同样不容乐观。堵车和排队会占去人们大量时间。以今年秋运为例,9月30日,在广州最大的收费站,据统计车辆前进1公里需要的时间甚至超过了50分钟,而在全国其它地区动辄超过12小时的堵车比比皆是。

  景区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在路上如此,到了旅行目的地情况往往更严重。今年9月30日到10月2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景区共接待游客575.5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1%。而截止到10月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数超过18.2万人次,刷新了历年接待游客最高值;江西,到庐山旅游的游客已达到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山西,包括五台山和大同云冈石窟等在内的16个景区超过核定最大日接待量。

  伴随巨大客流而来的是垃圾,10月1日,南京中山陵一日就打扫出60吨垃圾,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北京天安门地区在中秋节和国庆节两天就收运垃圾7.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而在海滩度假胜地三亚,中秋夜过后,3公里的海滩上遍布50吨生活垃圾,当地管理机构出动600多人清理了2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景区成了名符其实的垃圾山。

  面对如此低效和肮脏的假期,难怪很多国人会选择“宅”在家里,躲个清闲。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南方周末》在2011年进行的《十一假期调查》在十一黄金周,选在呆在家里工作或学习的受访者比例高达63%。

  又少又差的假期来自不合理的休假制度

  单一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中国

“黄金周”是舶来自日本的一种休假制度  

日本黄金周

 

  “黄金周”是舶来自日本的一种休假制度

  “黄金周”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1999年,为了拯救低迷的经济、拉动内需和打开国内的旅行市场,中国便从日本舶来了“黄金周”这个概念。

  即便是在源发地日本,自1948年就开始存在的“黄金周”也有不少争议,根据日本JTB旅行公司公布的2012年日本5.1黄金周的旅游数据,日本游客总人数同比增加4.2%,达到历史最多的2120万8000人。面对“黄金周”激增的客流和其带来的交通及接待压力,日本内阁府在2010年就曾考虑过“休假分散化”,不过由于民众的反对至今仍然在评估。

  但由于客流量远超日本,如果“黄金周”给日本带来的是混乱,那对今天中国的影响就是一种半瘫痪的休克。这种休克于个人而言则是“灾难般”的旅行体验。

  单一的“黄金周”休假制度代价巨大,也没有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

  由于大多中国人节俭的消费习惯和低水平工资,注定了“黄金周”不会对经济起到太大的拉动作用。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来衡量“黄金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发现其效果并不显著。在2000-2007年间,每年5月和10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比其他月份并没有显著跃升、出现所谓的消费高峰。这两个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的比重平均也仅为18%左右,比16.7%的平均水平高不了多少. 2005年仅为12.1%。而且,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后,这一指标并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达到17.46%左右(2007年为17.56%)。

  另外,即使黄金周短期拉动了旅游业等行业,但近几年来这种作用也渐渐减弱。据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的报告,黄金周旅游收入年增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量的比值,2000年达到最高值,2001年开始逐步下降,从2001年的46.68%滑落到了2006年的22.67%。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黄金周的种种负面效应对拉动消费的制约,黄金周在促进经济的角度早就成了鸡肋。

  需要补充的是,这里促进经济作用的不明显和前文的客流量暴增并不矛盾。虽然一周内的游客会暴增,但在一年的长周期看这种增幅其实并不显著。

  延长休假时间并且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长假不是错,是民众理应享受的权利,但过于集中的长假却大大减少了国人自主选择的机会,降低了国人的假期质量。美国《大西洋月刊》就直接点出了中国的休假制度才是造成“黄金周”拥堵和混乱的根源。实际上,早在1982年的世界旅游会议以及1985年的世界旅游组织就通过宣言强调,各国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错开放假的时间,特别是要推行带薪休假,从而提高民众的假期质量。

  否定“黄金周”并不等于否定长假,只是反对过于集中的长假。长假是多数在异地奔波的国人一年中少数可以回家乡的机会。而且前文已经提到,中国的假期数量少,还有近四成的人难以享受这本来就很少的假期。假期数量远小于“正当的假期需求”这才是矛盾的根本。

  畸形的休假制度让“中国式”假期量少质低,也让中国员工不得不变成“最勤劳的工人”和“最不会休假的游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