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水产品

正文

国家食药监总局建议:近期慎食赤潮地区贝类海鲜

发布日期:2017-06-17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38179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消费提示,近期,我国南方部分海域发生赤潮,建议消费者及餐饮单位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海鲜,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际上把赤潮称为“有害藻华”,它发生时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因此被许多人比喻成“红色幽灵”。其实,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现象。

  6月6日,福建省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位于预警海区Ⅶ区)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这说明,这次赤潮非常严重。

  为什么会发生赤潮现象呢?该负责人介绍说,除了海域中本身就存在赤潮生物种源和海流作用影响外,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重要因素。据了解,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含有有机质和丰富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造成近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不容易被稀释扩散,因此这些地区成了赤潮多发区。海水养殖密度高的区域由于自身污染也往往存在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赤潮的危害不容小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一方面,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很大。当赤潮发生后,特别是在夏秋高温季节温度上升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贝类毒素会迅速增加,这会直接导致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另一方面,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消费提醒明确,消费者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

  朱毅强调说,对于赤潮潜在的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在严格执行监管措施的同时,也要教育公众把赤潮看作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红灯,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水域的洁净是人类能吃到鲜美可口海产品的根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