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肉类加工

正文

“僵尸肉”真假之争别沦为纯粹口水仗

发布日期:2015-07-14  来源:信息时报    浏览次数:20407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 一场有关“僵尸肉”真假的舆论风暴继续发酵。9日晚,“食品安全资深记者”洪广玉发文质疑“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发文回应称,稿件真实、客观、专业,并怀疑质疑者的职业操守。

  剧情反转再反转,把消费者转晕了。“僵尸肉”报道到底是真是假?新闻记者的操守何在?谁来为这次争论画上句号?……这一系列问题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答案。事关食品安全,“僵尸肉”真假之争不能没完没了,更不能偏离“靶心”。

  新华社记者这篇《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是否为假新闻,或者有没有失实的成分,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该报道提及了“70后”猪蹄、“80后”鸡翅,震惊全国。洪广玉自称通过调查,认为该报道是演绎嫁接的假新闻。而新华社记者则抛出“相关部门两次确认初稿中的核心事实”以及“应受访对象要求没点出具体人名”的说法。

  质疑双方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同时也存在漏洞,谁也没有拿出充分的证据说服大众,记者的良知操守、业务能力遭受拷问。耐人寻味的是,两个记者掐上了,但各自的“东家”却沉默不语。特别是,“僵尸肉”报道是以通稿形式发出的,岂能让当事记者一个人“冲锋陷阵”?

  整个事件中,相关方面的沉默令人费解。从6月底到7月初,“僵尸肉”报道引发全国关注,而消息的来源方——长沙海关和南宁警方双双失声,令人遗憾。权威部门的权威声音缺失或来迟,只能加剧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情绪,让舆论风暴进一步发酵。

  好在,12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等部门以“通告”的形式发声了。但同样令人遗憾——通告没有对“僵尸肉”真假之争进行正面回应。该通告除了传递“查获四五年前所产走私冻肉”信息外,主要是重申打击走私冻肉的态度和决心。

  问题又回到原点:冷冻四五年的冻肉算不算“僵尸肉”?“70后”猪蹄、“80后”鸡翅究竟有没有?“封存数十年的冻肉”的消息到底来自哪里?这些问题事关公共食品安全,也关乎整个冷冻行业,绝不能含糊其辞或不了了之。这亟需权威声音的直接正面的回应。

  “僵尸肉”真假之争,争的是事实真相,忧的是食品安全。“僵尸肉”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肉龄”,而在于安全,在酷暑中即使一块鲜肉也会在短期内变质,那么“冻肉走私”中食品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公众的安全感,不仅要靠相关部门的高效监管,也要靠相关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所以,比“僵尸肉”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餐桌上冷冻过的肉是否有安全保障。在这个意义上,权威部门要直面事实真相,以避免争论偏离方向,甚至沦为一地鸡毛的口水仗。  陈广江 媒体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