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粮食加工

正文

进口大米冲击国内稻米市场 中国粮企”品牌短板“问题凸显

发布日期:2014-06-1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浏览次数:17821

近期,无论是“大米换高铁”项目在一系列波折之后传出将继续执行的消息,还是全国多地海关破获的大米走私案件,都与中国不少地区屡屡出现的大米滞销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眼看着又到插秧种稻的季节了,但我们去年底生产的大米还有200吨没卖出去,大家心里都很着急。”近日,南京栖霞区桦墅村的村民纷纷表示。村民所种的大米品种为“南粳46”,曾在全国粳稻米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金奖大米”。由于缺乏现代化的销售经验和专业组织团队,大米的销路成了村民的难题。

   记者从一家大型民营粮食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近期国内稻米整体平稳,东北粳稻稳中趋强,南方籼稻弱势运行,由于进口大米量大价低,稻米市场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进口大米抢占中国市场

   近期,无论是“大米换高铁”项目在一系列波折之后传出将继续执行的消息,还是全国多地海关破获的大米走私案件,都与中国不少地区屡屡出现的大米滞销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对水稻有补贴以及收储政策,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近年来一路上涨,而大米价格波动则由市场调节,在大量进口低价大米的冲击下,国产大米尤其是南方籼稻将长期面临下行压力。

   进口低价大米与国产大米间20%以上的价差,对长期处于低利润水平的大米加工企业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据记者了解,由于中国对大米每年仅有532万吨的配额管制,而其中市场主要需求的长粒米配额只有一半,这样的进口供给相对于庞大的需求而言远远不够,这也造成了大米走私和私下交易的猖獗。

   大量台下交易的进口大米也对中国大米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相关市场调研信息显示,进口低价米除直接供给工厂、学校以及食品加工企业外,有较大部分以搀兑的形式进入普通居民消费市场。将低价进口米与国产中低档大米搀兑销售,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盈利的潜规则。而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别其中的差异,对整个籼稻销售甚至北方粳稻米销售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由于国产大米优劣难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品质更好的泰国大米。记者发现,2013年7月份以来,泰国大米在大米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大米质量的要求在提升。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大米行业少有大型品牌企业和领军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市场上,“泰国香米”牢牢占据着高档大米市场的主要份额,价格也是同档次中国大米的2—3倍。专家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深入,中国巨大的市场消费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米品牌进入,国内大米市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品牌缺失阻碍中国大米产业发展

   相较于定位清晰,产量稳定的泰国大米,中国知名的大米品牌如五常大米、梅河大米、丹阳大米多为地域品牌,缺乏企业品牌。产品定位的模糊,推广手段的雷同,销售渠道的单一,产品质量的难控,市场竞争的混乱,使众多的大米企业一直陷在大打价格战的误区里。

   为了推广品牌,桦墅村还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民种植的水稻并帮助加工和包装,再进行销售。栖霞区政府还举行了一场宣传推介“桦墅大米”活动,共同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卖力“吆喝”。

   桦墅村党支部书记蔡云介绍说,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2240亩,2013年产量780吨、产米540吨,对外销售了300吨大米,销售收入540万元,其中农户收入360万元,集体收入180万元,人均增收1285元。但是,由于受大环境影响,加上缺乏现代化的销售经验和手段,大米销售遇到了瓶颈。

   蔡云说,目前尚有200吨大米滞销,眼看着又到了插秧种稻的时候,村民犯了愁,销不出大米,村民的大米款就无法兑现,2014年村民们的增收致富梦想就无法实现。

   “在所有的农产品中,大米是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制品,但也是唯一没有强势品牌的粮食制品。主要是因为大米行业利润有限,没有大资本进入。”一位从事大米生意十几年的粮油经销商向记者透露。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不少企业认为大米产品是微利行业,不可能通过价格策略获取暴利,因而不愿过多投入,导致大米品牌建设步履维艰。而金龙鱼、福临门等有能力大力宣传的厂商目前仍聚焦于普通大米,很少触及高端大米的领域,也造成了国产高端大米的缺失。

   中国高端大米品牌缺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产量无法保证。由于优质大米种植技术繁杂,受生产规模小和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制约,中国优质稻谷很难达到稻谷品质的稳定一致和产量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米品牌的推广力度。

   例如曾一度供不应求的优质米品牌“太湖明珠米”,就因为当地优质稻谷产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在短时间内就销声匿迹了。

   除此之外,大米生产企业品牌保护意愿不强。在着名的五常大米的原产地五常市,在册的米企就有270多家,全国市场上打着五常大米旗号的各类大米更是随处可见。多次“五常大米”造假事件也为中国高端大米蒙上了一层信誉危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