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面对“假酱油”,监管不能“打酱油”

时间:2018-11-01 11:34:36来源:food栏目:食品常识 阅读:

原标题:面对“假酱油”,监管不能“打酱油”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涉及120款、48个品牌/56个生产(代理)企业的酱油。经检测发现,4款“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酱油”了。还有部分酱油虚标营养成分,有欺骗消费者嫌疑。经比较试验,23款酱油实测营养成分数据,与产品标识明示的营养成分表数据不符,其中,就包括B.B.、蟹园、李锦记、味美思等知名品牌。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调味品。但遗憾的是,通过检查,酱油行业的虚假标注甚至造假情况已经相当严重,监管部门有必要高度重视,严惩制假商家,避免消费者打到“假酱油”。

这里所说的“假酱油”,不仅仅是指小作坊生产的傍名牌产品,那些知名商家自行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虚假标示产品,也应属于“假酱油”之列。而这些“假酱油”,无疑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而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该承担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该承担价款十倍或消费者损失三倍且不低于1000元的赔偿。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如果消费者或者职业打假人以此索赔,涉事厂家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对于小作坊“傍名牌”式制假行为,知名厂家的虚假标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更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如今,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很多消费者会谨慎选择,倾向于购买知名厂家的产品。即多数人会下意识地认为知名厂商生产的酱油质量有保障,成分不虚标,进而对其信赖有加,因而相对于小作坊生产的“傍名牌”酱油,知名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更多,消费者更多。

可以说,如果不是江苏消保委的抽检及曝光,很多人还蒙在鼓里,一味地相信知名厂家生产的酱油,其权益持续地受到侵害而不自知。

打击制假售假,应不因厂家知名而放纵。相反,监管部门更应紧紧地盯住知名厂家的产品。特别是,像酱油等调味产品,其质量如何,是否虚标,并非普通消费者所能辨识,势必由专业检测机构介入,进而让虚假产品早日现形。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部门可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没收相关工具、设备,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无论是小作坊还是知名厂商,只要涉及造假,监管部门不能“打酱油”,理当及时介入调查,给予这些漠视消费者权益的厂家当头棒喝,让其承担高昂成本,不再为一己私利而制假售假。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网售食品,要让每一顿饭吃得放心

下一篇:最新调查:高达700种膳食补充剂含有害成分

相关推荐
  • 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应谨防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