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从软罐头产品混入标识牌谈食品生产异物预防

时间:2019-07-14 12:51:56来源:food栏目:质量管理 阅读:

产品:软包装干果罐头

背景:

软包装罐头是相对于玻璃瓶罐头和马口铁罐头等硬包装罐头而言,是指容器采用软质材料(如铝箔或铝塑复合、纸塑复合、复合塑料等塑料复合材料)的罐头食品

该类产品有调味品(开袋后直接添加到食品中),调好味的蔬菜、肉食、水产品或其混合产品,及干果等。包装袋一般四层复合,不含铝箔层的袋子一般透明,可以过金属探测仪,装袋后也可以检查异物、不良品等;而大部分产品使用含铝箔层的不透明复合袋,这样产品包装后如有异物或不良品就无法再检查,且不能过金属探测仪来检测,所以装袋封口前的异物控制非常重要。

对食品来说,非加工要求或根据产品标准不应该含有的肉眼可见物质,均可以称为异物。

异物分为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

产品原料、辅料本身含有,但产品要求剔除的物质,称为内源性异物,如肉中的骨头,菜中的菜根;

原本就不属于产品原辅料的一部分而混入产品的物质,称为外源性异物,如金属、玻璃、头发、杂草、飞虫、化学药品污染等。

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异物的危害:

异物危害一:存在安全隐患,如适当尺寸的金属异物、碎玻璃、木块、石子、骨头,可能硌坏顾客牙齿,划伤或卡伤顾客口腔和喉咙;含有化学药品的异物,或化学药品直接污染食品,可能给人体带来不适,甚至中毒。

异物危害二:存在卫生隐患,头发、飞虫、以及不清洁的其它异物混入到产品中,会造成微生物的污染。

异物危害三:存在质量隐患,即使不存在以上安全卫生隐患(没有安全隐患,异物也是在加热前混入的,通过加热进行了杀菌),任何的异物混入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快的感觉,让消费者觉得不适宜,不满意。

本案例涉及企业为一家外向型国有企业改制的出口食品集团的下属工厂,常年从事出口软包装罐头的生产,管理相对比较规范。

本案例涉及的产品为软包装干果罐头,其工艺流程为:

原料解冻→水洗→挑选→金属探测→称量→装袋→复称→充氮封口→高温高压杀菌、冷却→恒温观察→检验→装箱

质量事件:

2003年*月*日,有客户反馈,在软包装干果罐头产品包装袋内发现一个直径为5cm的绿色圆形塑料牌。

调查分析:

根据图片显示,该塑料牌为车间正常使用的标识牌,目的为区分称量、装袋的组别,事发时车间仍在使用,经过分析发生原因存在以下可能:

1.在封口前经常出现压货的情况,由于产品积压过多,筐和牌有时不够用,装袋人员急于拿筐时,把牌掉入袋中。

2.复称人员复称完毕,有时为了省事,不到称量装袋处送标识牌,而是扔过去,有时扔到未封口的产品中,如果不注意,可能未发现而混进入产品中。

3.也可能存在人为因素,个别人对车间管理人员或车间的情况不满,为发泄不满的情绪而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

整改措施:

1.塑料标识牌立即停止使用,改用黄颜色和绿颜色的筐来标识两组人员装袋的产品。

2.建立车间工器具交接记录,每天交班时都要清点和检查当班使用的工器具,并查看是否完整,如果有疑问,立即停产调查,直到彻底查清为止。

工作体会:

1.只要是车间内部的物品,都有成为产品内异物的可能,均要提前采取预防混入的措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这些异物可能的来源很多,如车间标识或工器具、设施设备上易脱落、易丢失的部件。

2.全员参与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以前有员工发现复称人员将标识牌扔到未封口的袋子中,没有及时向管理人员提出整改意见,从而埋下了异物隐患。

3.关于异物控制

异物控制需要硬件和管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入的可能即以减少来源为主,以检查(人工挑选)、检测(金属探测仪、X光机等)为辅。

要预防异物混入,首先要弄清异物来源,而异物的来源,主要是人(员工、管理人员、外来参观者)、机(设备及配件、工器具、维修工具等)、料(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及其包装物)、法(加工方法、搬运方法、标识方法、卫等清扫方法、消毒方法、化学药品控制方法、)、环(环境、设施、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卫生条件、虫鼠控制等)。具体到每个方面就很复杂,因为每一项都包含很多细节的内容,如果不用心管理,没有务实的态度和细致的精神,很难发现这些隐患,即使发现或已经出现,引不起重视,同样的事件或类似的事件会再次发生,我们的管理从官方标准,到企业管理都需要抛弃浮躁的思想,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把工作做细,才能真正打造出中国品牌的质量管理。

下面简述异物的来源和预防思路:

来源之一:生产和管理人员(包括参观人员)

毛发——工作服帽的正确穿戴

指甲及指甲缝隙的附着物——勤剪指甲、洗手彻底

手指有伤、掉皮、附着物,手套破碎——素养

首饰及其它有意或无意带入车间的物品——素养

工作服及裸露便服的线头、绒线——素养

咳嗽的飞沫,甚至痰迹——素养

附着在身上的飞虫——素养

在车间内饮食、吸烟或进入车间前饮食、吸烟掉入或携带的皮、壳、碎屑、异味——素养

有意或无意滥用化学药品等等——培训与监督

来源之二:机械设备、工器具、容器

破损——设备(器具、容器)的选型、材质、更换时间

小零部件——良好的操作规范,设备点检、交接习惯

渗漏——选型、材质

易脱落部件——选型、材质、设备点检习惯

不适宜的使用——培训与监督

来源之三:原料、辅料、内外包装物料

原料本身含有——要求供方控制、使用前挑选/筛选

以上材料的包装表面附着——外包装不得进入加工区

外包装箱等附着碎屑——内外包装分开放置,内外包装分区域进行,内外包装人员不得串岗

内包装碎屑、破碎、携带异物——使用前检查、要求供方控制

来源之四:方法

加工方法——工艺有无先天缺陷,异物不能挑出或易混入异物

搬运方法——运输工具、人员、通道及通道环境,意外情况发生

标识方法——能否有效区分防止混杂,标识用品是否容易混入产品+

卫生清扫方法——清扫彻底、残留洗涤剂、残留刷子毛等卫生工具碎片

消毒方法——残留消毒剂、受热变形

化学药品控制方法——控制不适当被误用等

来源之五:环境

加工环境有的物品,都可能是异物来源——设施(天花板、地面、墙壁、支架、照明/通风排气/降温/给排水等设施)的养护、检查

不适宜的环境导致——温度、湿度、空气质量

卫生条件——清扫彻底、残留洗涤剂、残留刷子毛等卫生工具碎片、残留消毒剂、受热变形

虫、鼠控制——灭、防蝇虫、鼠措施

编辑:foodnews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毛棕榈油在运输过程被掺水事件

下一篇:活性乳酸饮料大肠菌超标案例

相关推荐
  • 食品工厂FDA验厂的基本规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