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的重构

时间:2019-07-14 12:51:52来源:food栏目:质量管理 阅读:

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不断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进行全面重构,就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因此,我们主要从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制定流程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重新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突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至“最后一公里”的标准制定。

1引言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是行业内相对应的标准体系的发展不容乐观。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是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有利于建立可追溯体系,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有利于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

2文献回顾及综述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特别重视,相关学者也做了不少工作。赵玉国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进行了问题对策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陶倩对农产品物流标准进行了研究,从标准化、冷链、质量安全追溯、流通渠道等几大关键问题给出分析;邱文芳对牡丹江市农产品物流运输进行了研究;常丽娜、李学工等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储运标准化建设成就及方向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的是冷链物流过程中储存环节的标准;卜梅将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国内物流标准的发展方向;万燕芳、李学工等对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化经验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案。综合国内相关文献,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集中在设施设备及技术手段上;国内外冷链物流标准的对比;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经验;仓储环节的标准;质量安全追溯等等,而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创新驱动下的重构上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回顾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重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希望

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可行性的建议和参考方案。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

3.1现行国内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国对农产品冷链流通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缺乏系统化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冲击,我国相关部门已经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标准缺失的问题,开始对其关注并积极着手制定。到目前已出台的相关的法律政策见表1。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正快速发展,无论是从实践和政策上都向世界慢慢看齐。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完善正一步步进行,现行的电子商务又给冷链物流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需求,结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物流园区、商业设施等建设,整合配送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探索利用高铁资源,发展高铁快件运输。结合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完善一批快递转运中心。

3.2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法规/标准情况

随着冷链的发展,冷链物流开始出现,最早的冷链物流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达的欧美加以及亚洲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完善,冷链产品全程冷控,冷链市场已经形成。

美国是世界上冷链物流技术最先进,管理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许多冷链国际组织如国际冷藏协会(TARW)、国际食品物流组织(WFLD)和全球冷链物流联盟(GCCA)等都把总部设在美国。为了促进中国冷链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我国应该加强与国际冷链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4重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4.1重构的指导思想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手段,重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智能化、可视化及透明化监控和监督,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组织的诚信管理机制,建立政府主管部门、冷链行业组织及冷链企业三级标准化体系,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规建设,加大农产品冷链流通“最先一公里”(这是其短板和瓶颈)的标准制定力度。

4.2重构的工作原则

(1)统筹优化的原则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重构要基于统筹优化的原则,涵盖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结合现有经验,组织计划、统一协调、合理制定冷链物流标准。通盘考虑农产品在生产、仓储、运输、交易,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将其统筹规划。

(2)简化通用的原则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重构要简化繁杂的原有标准,建立通用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简化过程注重在合理范围内缩减现有标准中对象的类型数目,抓住主干,去除繁杂无用的条目;通用原则注重在各种冷链物流环节中做到通用。比如:冷链仓储的标准,既要通用于农产品采摘环节的预冷,也要通用于中转中短暂的仓储,还要通用于配送前的仓储环节以及零售终端的仓储要求。

(3)开放适用的原则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重构必须本着开放适用的原则,结合现代冷链物流全球化的大趋势,既要适用于国内现状,符合国内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方向,更要与国际冷链物流接轨,强化与国外冷链物流标准的融合,让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真正走上国际化的标准道路。

(4)系统归并的原则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重构要本着系统归并原则,将零散的各种标准规定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关联,进行有序地整理、编排形成具有整体性的体系,比如:鲜冻肉、奶、蛋、水产品冷链运输操作规程、生鲜果蔬产品冷链运输操作规程、冷冻果蔬产品冷链运输操作规程等都归并到运输标准中。

(5)衔接兼容的原则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重构要本着衔接兼容的原则,将现行的冷链物流标准和原有的冷链物流标准相互衔接,实施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兼容、不冲突,比如:原有标准中的数据规定、量程规定、规格规定等,只要符合现代化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要求,都可与现行标准相结合,两者之间没有必要进行复杂的转换。

4.3重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类别架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新构架。

(1)按照农产品冷链流通的不同阶段划分制定标准:农产品冷链流通的前端、中端及后端,这其中涉及到:最先一公里、商贸冷链物流及最后一公里等环节的冷链流通标准类别架构。

(2)按照农产品冷链流通的不同要素划分制订标准: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及信息服务等七要素,建立类别架构。

(3)按照农产品冷链流通的综合管理划分制订标准:冷链流通技术、装备、设施、信息、作业(操作)、管理等标准。

(4)按照农产品冷链流通的主要节点和服务站点划分制订标准:物流园区(2013年颁发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没提到农产品物流或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相关内容)(中心);物流口岸(海河港、空港、陆港);陆路运输(铁路和公路)场站或站点;发展甩挂运输和陆海联运的场站与站点;高铁农产品高端市场的冷链流通标准;以及冷链流通社区服务站点和宅配网点的冷链流通标准。

4.4重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的标准

重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要遵循以下的标准。

(1)归类合并。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对信息进行精确、全面、有组织的分类,并将其纳入原有认识结构。如:农产品冷链流通的前端、中端及后端,归类合并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阶段。

(2)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基础。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标准体系是一种由标准组成的系统。标准体系内部标准应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而不是杂乱无序的堆积。主要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的构建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基础。

5重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框架及制定思路

5.1重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

(1)通用规范。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的一般原则性卫生要求,侧重通用性,是制定各产品专项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如:《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和《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等。

(2)专项规范。或称单项规范,是在通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某类食品及其原料、工艺、贮存与运输条件等生产经营特点和产品标准,针对该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及其控制要求而制定的除共性要求以外的特殊性要求,如《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等。

(3)指导原则。指导原则是在通用规范或专项规范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内各部委先后颁发的标准,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各类指导性文件,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某一特定的污染因素或食品安全问题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性质的文件,如《食品生产过程中铅污染控制导则》等。

5.2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重构的流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整体构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技术术语、需求分析、参考构架、要素规范、过程规范等。

(1)技术术语。为了方便各国以及各组织在物联网感知层研究方面的交流,促进研究发展需要,对物联网感知层中的专用名词和关键技术给予明确定义,形成业界统一的技术术语。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各种感知层应用服务的特征和功能需求进行提炼。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对感知层应用模型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通过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应用层等对感知层的服务特征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对感知层的发展前景和相关的标准化项目进行分析。

(3)参考架构。由于物联网感知层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利用了不同的网络协议中间件和应用函数,对各种应用和服务的兼容性影响很大,需要建立物联网感知层的参考架构。

(4)要素规范。物联网感知层解决的是数据获取、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问题。主要要素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这些要素的规范是物联网平台建设的关键。

(5)过程规范。在物联网数据获取、识别物体以及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各个操作过程要规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3标准体系重构的保障措施

(1)建立行业组织及企业的农产品冷链流通公共信息平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但将各企业资源聚集、有效消除供需信息不对称,也可使企业资源共享;同时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动态重组、整合和优化使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达到资源整合。

(2)建立农产品冷链流通组织诚信认证及监控平台。对农产品冷链流通组织建立诚信认证及监控平台,可有效地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大环境,也可对其实时监控,动态检测,了解货物信息。

(3)建立农产品冷链流通的信息追溯体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信息追溯体系,可使农产品安全问题实现信息可追溯,保证了农产品在源头的安全。通过POSEDIGPS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管理和交换系统,对冷藏货物数量、储存地点、交货时间、补货等进行动态监测。对种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过程以及流通环节进行监控和追溯。通过网络,消费者可查询所购买食品的完整追踪信息。

(4)建立农产品冷链流通安全的预警机制及信息系统。安全预警机制是一种有效防范事故发生,针对其制定的一系列方案。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农产品冷链流通安全的预警机制可以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管理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全程可视化控制、监控与追溯,以对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并为科学预警提供依据。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准确报送,便于快速高效做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5)从最先一公里至最后一公里,重点把握源头的前端和流通的末端。农产品冷链物流从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规定下的低温环境才可保证食品安全。农产品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是影响冷链物流的关键,把握源头的前端和流通的后端是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制定的大趋势。

(6)强化标准监督和监控的手段与途径的智能化、透明化和可视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下高效配置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强化标准监督和监控的手段与途径的智能化、透明化和可视化。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标准监督和监控手段。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大数据深度挖掘、云计算分布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集成相关部门业务应用和数据服务系统。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逐步开放,加快推进政府系统大数据开放门户建设,集中构建标准监督和监控的手段与途径的智能化、透明化和可视化应用体系。

(7)将公共信息平台与消费者移动互联网的APP结合起来,实施对接监控与监督。移动互联网APP是手机端可以自由移动的网上终端,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将公共信息平台与消费者移动互联网的APP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现场监听、现场录像、实时查看现场、远程控制云台等,有效地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控。

6结语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现状的分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条件,重构农产品冷链流物流的标准体系。提出农产品冷链流物流标准体系的智能化、可视化及透明化监控和监督,建立农产品冷链流通企业组织的诚信管理机制,建立政府主管部门、冷链行业组织及冷链企业三级标准化体系,建立农产品冷链流通追溯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法规建设,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至“最先一公里”的标准制定。希望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及其标准化体系重构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foodnews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浅谈质量审核有效性的意义及措施

下一篇:全球农业也需减少抗生素使用

相关推荐
  • 食品工厂FDA验厂的基本规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