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汇聚中国食业方案 实现人民美好向往

时间:2019-07-14 12:51:46来源:food栏目:质量管理 阅读:

3月20日上午,擘画新时代蓝图的2018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84次提到“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催人奋进、鼓舞人心。

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所在。每一个食业人的身后,都是一方水土、一方百姓。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舌尖上的民生工程,食业必须在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追求高质量发展,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营养美味的产品。为此,本报特别推出专版,食业人积极畅言,谈发展,话改革,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拿出智慧方案,以奋斗创造不凡,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传奇。

孙宝国委员

科普与科创要“比翼齐飞”

“声称无添加,王婆在卖瓜,到底加没加,谁来监管它?合法添加剂,从未出问题,安全又合理,无须去质疑……”扫一扫孙宝国院士名片背后醒目的二维码,一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千字诗映入眼帘。这首已为许多消费者所熟知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科普诗,是新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利用闲暇之余创作的。多年来视科普为一种责任的孙宝国院士,更将科普放在他今年的提案中。

为此,本报记者就专家该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如何看待科普与科创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专访了孙宝国院士。

法规和标准漏洞待补

孙宝国的两个提案之一是禁止在食品标签和广告中使用“不含食品添加剂”等字样的建议。孙宝国告诉记者,许多百姓还没有了解食品添加剂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和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存在“谈添(食品添加剂)色变”的现象。为什么会“谈添色变”?孙宝国认为原因如下:

舆论的误导造成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识。孙宝国说,食品添加剂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有的企业一边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边把“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为噱头,在食品标签上醒目标示类似“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色素,不含农药、激素、胆固醇”,甚至“不含人工糖精”等字样;还有的企业在各种媒体上做没有食品添加剂的广告宣传。

孙宝国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当前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存在漏洞,让一些食品企业钻了空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准标示食品中没有什么或没有添加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准宣传食品中没有什么或没有添加什么。这些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漏洞,给了一些食品厂家可乘之机。

对此,孙宝国建议:一是尽快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禁止标示食品中不含有的成分,禁止使用“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类字样;二是尽快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或进行司法解释,明令禁止做“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类的广告;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有更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专家要擅长什么讲什么

多年来,孙宝国一直致力于科普工作。作为一位多次荣膺国家科技大奖的院士,为何多年来执着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普工作,哪怕面对“拍砖”等逆境也不退缩?在孙宝国看来,做好科普工作和科学创新同样重要。

“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造成的社会恐慌,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科普工作是扛在肩上的责任。”面对食品添加剂被当作食品安全“替罪羊”的问题,孙宝国深刻认识到,普及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做好科普工作,除了要找到民众对食品添加剂误解的症结所在,还要注重科普的方式和方法。

专家应该如何作科普?孙宝国说:“专家要擅长什么讲什么,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要以小学生态度来学习。科普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或者科研成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科普。知道的讲,不知道的不讲。”

他强调,专家在做科普时要跳出“科研模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高深的道理讲好。做科普就应该深入浅出,讲大实话、讲真话,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科创与科普并重

“科普还是要注重方式和内容,要抓住热点问题,解惑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孙宝国说,在《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中所设的118个问题,正是各个院校学生深入百姓,在1万多份实地问卷调查中梳理出来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以及科普需要汇集众家之所长。此书正是集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福州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6所院校、9位专家的智慧而成,每位专家都在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做科普工作。“科普内容一定要准确。科普,不是学术交流活动,而是科学普及活动,讲出来的话必须是正确的。”孙宝国说。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密不可分,食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注重科创,而忽视科普。”对此,孙宝国表示,不管是对于食业发展还是科研工作者本身,科普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了,解决了疑惑和误解,食业才能稳定健康发展。同样,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在科普的过程中,有利于发现好的科研选题,进而反推科研活动的精准立项和展开。

宋虎振代表

“四优四化”推进中原粮仓供给侧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说,粮食生产是河南一大优势、一张王牌,河南始终扛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粮食产能跨越1200亿斤大关,占全国1/10,其中小麦常年产量在700亿斤左右,占到全国1/4强,为国家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转型,调优结构融合发展,打造“国人粮仓”,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调优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推动种养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优质小麦上,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以22个示范县为带动,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加强产销对接,与230余家企业签订了优质小麦购销协议,订单覆盖率达到85%,每亩增收100元左右,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的提升。2017年,全省共种植优质小麦840万亩。在发展优质花生上,重点发展高油和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到606万亩,占全省花生面积1/3,国家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鲁花集团已经入驻河南建立花生生产加工基地。在发展优质果蔬上,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40万亩,占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5,提高了种植效益和均衡供应能力。好想你枣业、信阳毛尖、灵宝苹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发展优质草畜上,重点打造百万头肉牛产业化工程和百万吨优质生鲜乳产业化工程,走秸秆换肉换奶、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道路。

二是调强加工能力。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强肉、面、乳、油、果蔬制品五大优势产业,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986家,实现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占全国的11.6%。

三是调大经营规模。重点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主体、市场和要素。2017年,河南省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进一步放活承包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服务带动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土地资源在流转中增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24.7万个,是5年前的2.38倍,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53%,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

四是调长产业链条。重点规划培育了5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三全、思念、白象为代表的面制品、速冻食品产业链,以双汇、牧原、雏鹰为代表的生猪产业链,以科尔沁、伊赛、恒都为代表的肉牛产业链,以蒙牛、伊利、花花牛为代表的乳制品产业链,以华英、永达为代表的肉禽产业链,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全省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万亿元,成为河南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

刘文新代表

加强茶业品质源头管理

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茶文化应为社会各界重视与扶持。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建议,借助茶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加强茶叶品质源头管理,借乡村振兴机遇开展茶旅游。

刘文新认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应当强化“茶为国饮”的实质地位。他建议,各级政府应协调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会、茶叶流通协会等社团,联合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打造广泛的群众基础。针对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鼓励茶企多做探索,研究不同消费群体喜爱的饮茶方式,创新推出各类口味的茶饮品。

同时,制定茶文化推广战略,在学校教育中植入茶文化课程,使中国茶文化从娃娃抓起。建议在中小学课堂中开设茶文化、茶知识课堂,将茶艺、茶道、茶礼教育等相关知识编进教科书,大力培养茶学专业人才,加大茶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从教育层面大力推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

“茶叶质量安全在源头管理控制上没有得到根本保障,茶区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使用中仍然存在着监管队伍不稳、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能力不强等现象。”刘文新说,建议从加强一线执法队伍建设与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两方面加以改进。针对目前农业投入品监管力量不足、经费不足、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建议各级财政安排充足资金,保证日常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工作和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正常运转,借助信息化监管手段,发挥农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优势,拓展移动执法、现场采集农资信息、GPS监管定位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农业投入品源头和市场准入的有效控制。同时,建立规范科学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程序、监管范围、处罚依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提升监管效能。

刘文新表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而我国广大茶区均坐落于乡村,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和资源优势。茶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健康产业、名片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民生产业,茶旅游是一张具有重要文化特色的旅游名片,可涵盖吃、住、行、观光、体验等功能,增加茶农收入渠道,同时通过旅游发挥“以游带购”的作用,打开卖茶通道,让茶农真正实现因茶脱贫、因茶而富。

建议大力支持茶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茶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茶旅游目的地。在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等服务项目上给予优惠,并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为茶旅游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名茶产区基地、酒店、旅游景区、旅游特色商品发展建设等方面进行奖励。以基地促产业、以休闲促消费,进一步提升我国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

此外,在支持乡村游、茶旅游中制定人才保障政策。发展精品茶旅游,人才是关键。改革开放后,亿万农民进城务工,加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吸走农村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乡村发展缺乏人才政策保障。让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民协调发展,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乡村发展人才政策,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下乡创业,延伸城市价值链、资本链,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动农民致富,推进乡村发展。

王守聪代表

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农业

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管理整体布局。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王守聪表示,我们以思想发动为先导,一手抓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手抓加快发展,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以“两化一改革”为重点,坚持创新引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就是将农垦总局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管理下属企业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转变,对农垦总局所属二级公司进行整合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实北大荒集团;对农场进行公司制改造,生产经营与办社会职能实行机构、人员、财务、资产、债务“五分开”,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使农场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同时将本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出去,把办社会职能分类、分项、分步移交,位于中心城镇的全部移交,远离城镇的实行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政策。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二是以“双控一服务”为标志,坚持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进一步巩固提升北大荒生产环节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优势,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生产与销售有效利益连接的生产体系。一方面提供优质价廉投入品,另一方面推进保底加分红的产品销售,同时提供全程专业化的服务,确保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化生产全覆盖和订制式生产。

三是以“一体两翼”为抓手,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农业的大企业。在现有北大荒下属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利益连接机制的构建,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产业公司、国有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和传统小户的一体化发展经营体系。大型企业集团以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为纽带,通过提高经营规模、资本规模和品牌规模,降低和消除市场风险,带动小企业和小农户发展。

四是以“三库一中心”为依托,坚持补齐短板,打造现代农业的大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在管理、营销、品牌、资本等上发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现代物流和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产地建设仓储供应库、在城市建设消费分销库、在大型物流节点建设中心物流库。同时建设以现货为主的仓单式交易中心,用分布式仓储和金融属性的公开透明交易,掌握产品控制权和价格话语权。另外,争取国家改革支持,对产储加销一体化的企业给予补贴支持,建立起全产业链可控的购销体制。

王填代表

营造线下线上企业公平竞争税收环境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我国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以优惠的税收政策,让电子商务行业减轻了税务负担。”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表示,实体经济与电商行业相比,承担的税费相对较重,且对实体经济的税收监管机制也相对比较完善。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众所周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如继续让电子商务经营者享有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势必将对实体经济带来影响,损害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王填认为,如何营造线下线上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促进电商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电子商务法的立法正当时。

王填认为,在目前正在制订的电子商务法(草案)中,尚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利于对实体经济的平等保护;二是不利于电商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不利于电商行业的规范发展;四是不利于征税发挥对经济行为的监测作用;五是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六是不利于形成线上线下统一的税务监管体系;七是有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原则,不利于线上线下企业的公平竞争。

目前,电子商务立法已经纳入我国立法进程,并对外公布了电子商务法(草案)。电子商务的立法,能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对于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填认为,此次立法应达到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统一的税收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电子商务行业的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建立电子商务税务诚信档案和诚信体系等目的。

在制订电子商务法(草案)时,应当充分考虑电子商务目前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立法。为此,王填对正在制订的电子商务法(草案)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关于电子商务法(草案)第十五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照专门税收法律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他认为,该规定直接以立法的形式,赋予了电子商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不利于对实体经济的平等保护。因此,建议将该条修改为“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依法接受税务主管”。

此外,王填还对电子商务法(草案)关于电商开具发票、个人网店工商登记管理、电商产品交付等内容也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赵皖平代表

引领“中医农业”有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所谓“中医农业”,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的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其原理和方法对动物与植物也可起到医治病虫害、促进健康生长的作用,并能有效改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和质量问题。

赵皖平介绍,在我国很多地方,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打破了土壤平衡,迫切需要中医药农药进行绿色防控。

对此,赵皖平提出发展“中医农业”的建议:

政府主导,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政府在推动“中医农业”的发展中应发挥引领作用,将“中医农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制定国家层面的“中医农业”发展规划,引领和推动“中医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制定“中医农业”行业标准,构建统一认证监管平台。加快制定“中医农业”生产规范及产品标准,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医农业”的生产、物流、加工和销售、检测进行监管;严格产品认证标准和规程,构建统一的产品认证平台和溯源体系,实现产品的可追溯、规范处罚和退出机制。

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协调管理,多学科协同攻关。推进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中医农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加深“中医农业”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产品研发,对接“中医农业”全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实际效果显著的“中医农业”肥药产品。

结合化学肥药“双减”措施,在全国开展“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突出区域重点,聚焦优势产区,以县为单元,抓好一批蔬菜水果生产大县以及生产基地,试点先行,梯次推进。

制定“中医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医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对“中医农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建立“中医农业”国家试验区,突出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分布全国的 “中医农业”试验基地,形成了能解决有机农业不能高产、高效的生态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辐射带动了一批农业企业,可上升为国家试验区,以充分发挥其在高效生态农业方面的引领作用。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尽快成立国际“中医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

冯乐平代表

加大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乐平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乐平表示,要加大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力度,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绿色安全食品需要无污染的土壤、水和空气。“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继出台,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冯乐平希望,未来,从科技入手,在农业种植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

20多年来,冯乐平用小西瓜拓出了大市场,自1993年春天在北京大兴庞各庄镇支起第一个西瓜大棚后,就一直没离开过农业和西瓜种植。在冯乐平看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源泉。她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配合科研机构完成了断根嫁接、立体栽培、多层覆盖等多项全国西瓜攻关科研课题。同时,为保证供应链条不间断,她在海南、辽宁发展了西瓜反季节种植。

乔晓玲委员

加强保健品规范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玲表示,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心理,夸大保健品的作用进行不当的销售,获取高额利润。比如,大多数老年人缺乏营养健康知识,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一次性让老年人购买多年产品,长年食用,绑架消费,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伤害,也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为此,乔晓玲建议,一是企业对保健品的宣传应适度,不宜扩大和夸张对身体健康及防病治病的作用。二是人体健康是由营养均衡保证的,任何单一营养素过度摄入都可能对身体有害,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提示该类产品适用的人群、有益或最佳的食用期限。三是提示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唐俊杰委员

职业打假牟利行为仍待遏制

“最高人民法院以是否购买食品、药品作为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为区分标准。但目前,无论是否在食品、药品领域,职业打假人均呈现商业化、集团化的趋势,而且越演越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东方食品集团总经理唐俊杰说,以食品领域为例,职业打假人往往关注的不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是利用公众支持消费者维权的角度,以是否可以获得“十倍赔偿金”为目的,不惜使用各种不当手段,收集所谓“证据”。比如,举报的内容多集中在食品配料表、生产日期、执行标准、营养成分、产品等级等食品标签标识瑕疵方面。争论的法律问题多集中在食品安全标准的适用、进货查验制度落实等方面,并对其诉求常常采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法。一部分以营利甚至勒索为生的人群,利用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获得灰色收入。对市场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大大消耗着政府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成本。

唐俊杰表示,近年来,食品领域的案件数量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有关问题的专业性等客观原因,使得司法审判标准不统一。一部分法官认为,知假买假可以获得惩罚性赔偿;而另一部分法官则认为,知假买假的购买者不是消费者,不能获得惩罚性赔偿,如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6)苏06民终2316号民事判决书明确指出,对于以营利为目的专门购买明知或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期望获得十倍价款赔偿的行为人不应认定为“为生活消费需要”的消费者。该案件中,法院裁决是否支持惩罚性赔偿的标准并非以是否为食品纠纷,而是以原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对此,唐俊杰建议,相关部门应以职业打假人是否构成“消费者”身份作为是否支持惩罚性赔偿的判断依据,坚决遏制食品领域职业打假人的牟利行为。

首先,建议尽快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年8月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对以营利为目的的知假买假行为作出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根据该条例,知假买假人将不被认定为消费者,进而也将无法获得惩罚性赔偿。虽然该条例尚未正式颁布,但其立法宗旨已经非常明确。因此,建议尽快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消费者的含义及法律保护的对象范围。

其次,建议人民法院在审判相关案件时,本着维护食品安全的职责,对于那些滥用诉权,明显以司法审判为牟利工具的职业打假行为予以有效遏制。从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出发,维护真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社会负面影响,保护行政执法和司法资源。

最后,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在系统内建立职业打假人黑名单并予以公示,不予支持其知假买假的牟利行为。

微信公众号:食品质量管理同步,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想交流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后留言或加客服微信food-qm为好友,备注“公司-岗位-产品”。

编辑:foodqm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暴利“乳铁”蛋白忽悠你

下一篇:什么是巴氏灭菌?

相关推荐
  • 食品工厂FDA验厂的基本规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