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一)风险分级管理的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23694-2013)的解释。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指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食品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二)风险分级管理的原则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风险分析,是指一种用来估计人体健康和安全风险的方法,它可以确定并实施合适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并与利益相关方就风险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交流。风险分析不但能解决突发事件或因食品管理体系的缺陷导致的危害,还能支撑和改进标准的发展完善,能为食品安全监管者提供作出有效决策所需的信息和依据,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改善公众健康状况。风险分析是一个结构化的决策过程,由三个相互区别但是紧密相关的部分组成: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它们是整个风险分析中互相补充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典型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过程中,管理者和评估者几乎持续不断地在以风险交流为特征的环境中进行互动交流。
量化评价原则,是指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的指标进行量化赋值,按照一定的运算方法计算出该生产经营者的总风险分值,并依据总风险分值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即对风险进行评价。量化评价的原则体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统一。定量评价是指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分值的确定过程和计算结果。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静态风险、动态风险和总分值均是可量化,其中静态风险分值最高40分,动态风险分值最高60分,总分值为100分,以0.1为最低区分精度:定性评价则是回答该企业属于哪个风险等级。本办法在0~100分范围内划分了4个风险等级企业风险分值落在哪个区域内,即可确定该企业的风险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
动态管理原则,是指以一年为周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作为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年度调整的依据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不安全食品召回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动态调整的时间一般建议在年末。
客观公正原则,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分级时,必须严格按照分级要求和标准,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确定风险分值。这里所说的“客观”,是指从被监管对象的实际运营表现出发,对企业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能夸大风险,也不能忽视企业在管理上的进步,不能凭个人主观的意愿去随意作出评价。“公正”,是指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分级时,不能因业态、规模、企业态度以及远近亲疏等因素而尺度不一,必须一视同仁。
编辑:foodq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