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微信账号
微信扫描,添加关注
展开

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点食成经

正文

酱油原料用脱脂大豆,有溶剂残留吗?是动物饲料吗?

发布日期:2022-10-21  来源:食品有意思   浏览次数:12040

中国食品网讯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酱油配料表的原料,有的用大豆,有的却用脱脂大豆。所谓脱脂大豆,就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物,更普遍的名字叫做“豆粕”。有的人可能会联想到喂猪、喂鸡用的豆粕,说加工酱油用的豆粕和猪饲料是一个东西。
 
  其实这么说是不准确的。虽然他们同样来自榨油厂,但二者执行的标准不一样。给猪吃的豆粕,执行标准是GB/T 19541-2017《饲料原料 豆粕》。酱油加工用的豆粕,执行的标准是GB/T 13382-2008《食用大豆粕》和GB 149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粕类》。给猪吃的豆粕国标,更关注的是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对杂质、外观等要求不高。
 
  而给人吃的豆粕,对健康方面的要求,比猪饲料豆粕要严格一些。比如压榨大豆油的工艺,可粗略分成“溶剂浸出工艺”和“压榨工艺”。溶剂浸出工艺产出的豆粕,会残留一些有毒的溶剂。人吃的豆粕国标,就对这项“溶剂残留量”进行了限定,要求每1000g豆粕,溶剂残留量要≤0.5g。并且,还增加了含砂量,有毒物质方面的要求。
 
  所以人吃的食品原料豆粕和猪吃的豆粕,虽然“同根生”,但标准并不一样,作为食品原料的豆粕更严格。
 
  酱油工厂之所以用豆粕作为原料,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豆粕价格更便宜。并且,大豆中的油脂含量高达10%~18%,这些油脂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对酱油鲜味物质(氨基酸态氮)的生成,是没有帮助的。后期还要增加工艺把这些油脂分离出来,非常麻烦。所以,无论中国还是日本,使用脱脂大豆制作酱油,是一种主流做法。包启安老先生编著的《酱油科学与酿造技术》一书中说:“脱脂大豆现在已成为经济的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约有99.8%的酱油是用脱脂大豆生产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使用大豆的酱油,加工工艺就过时了。大豆中有将近20%的脂肪,这些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脂肪族羰基化合物会影响大豆的香气,从而影响酱油的风味。包启安老先生在书中也提到,“应用大豆和脱脂大豆酿制出的酱油香气有明显的差别,一般认为大豆的风味较浓,这与所含脂肪、游离脂肪酸、脂肪族羰基化合物等有关。”
 
  说到风味物质,就有点“玄学”味道了。打个比方,刚出厂的白酒和20年陈酿的白酒相比,二者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但懂得品酒的人,就能喝出二者的差别。这是因为经过20年,酒中含量很少的“风味物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在不懂喝酒的人看来,哪种酒的味道都“那么回事”,不好喝。
 
  酱油的道理也一样,如果不是酱油爱好者,相信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很少有消费者去关注不同酱油的风味有什么区别。毕竟大多数人用酱油,就是为了炒菜出锅时放一点“提鲜”,“风味”什么的影响不大。所以,对于普通消费者,不用过于纠结酱油原料用的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我们只要知道,二者都安全就可以了。如果对酱油味道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多买一些不同品牌的酱油,仔细品评一下,找一款自己最喜欢的,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机构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