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微信账号
微信扫描,添加关注
展开

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点食成经

正文

奸商为何偏爱“美容”食品?

发布日期:2012-04-06  来源:河南食品网   浏览次数:5092

  核心阅读:细细数来,不论是使用合法添加剂还是非法滥添乱加,食品“美容”事件,并非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从快被淡忘了的苏丹红鸭蛋,到硫磺生姜,再到“阵亡”不久的面粉增白剂,添加剂“美容”事件一而再的刺痛着我们的心灵、拷问着奸商们的良知。

中国食品网讯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河南某地使用荧光增白剂为猪肉“美容”的事件,本网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就新闻点击量来看,大家对“美容”猪肉的关注度相当高。可见,食品安全事件总能牵动大家的神经,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状况愈发糟糕的语境下。

  细细数来,不论是使用合法添加剂还是非法滥添乱加,食品“美容”事件,并非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从快被淡忘了的苏丹红鸭蛋,到硫磺生姜,再到“阵亡”不久的面粉增白剂,添加剂“美容”事件一而再的刺痛着我们的心灵、拷问着奸商们的良知。如此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匠心独运”的“美容”手段,不禁令人感叹:人体美容去韩国,食物“美容”数天朝!

  在为害“食品安全”人人喊打的今天,奸商为何要花这么大工夫,冒这么大的风险去“顶风作案”呢?

  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界定和限量。依法使用,不仅不会危及人们的健康,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食物。但是,在唯利是图的奸商们手中,它们往往“为虎作伥”,帮助奸商“文过饰非”、“李鬼”扮“李逵”。

  例如,广州日报曾报道,东莞某地有不法分子使用病死猪肉、劣腐猪肉制作“毒腊味”。为了使已经“发暗、发黑,长出了斑,闻上去有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的病死猪肉能够不生虫、保持更为美观的颜色,不法分子竟然使用大量的工业级亚硝酸盐和农药进行加工。亚硝酸盐本是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详见:农大教授解析亚硝酸盐的“善与恶”)。但是,在暴利的驱使下,奸商们却将其作为“以次充好”的遮羞布。

  再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牛肉膏”事件。有人使用“牛肉膏”将猪肉加工成所谓“牛肉”贩卖,而且消费者很难辨识。究其原因,是因为猪肉和牛肉存在高额的差价,使用“美容”猪肉冒充牛肉暴利非常。虽然,正规生产的“牛肉膏”是一种无害的、天然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但是,奸商的“用而不告”,却是存在着消费欺诈。

  迎合消费者需求

  如果,有人高擎正义之师的大旗去质问面粉企业:为何要添加增白剂,那么,面粉企业一定会先倒一倒肚子里的苦水。面粉增白剂不过是为了提高面粉白度、加快面粉后熟,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面粉增白剂的添加并不是必须的,添加增白剂反而会提高生产成本。为何企业却“执迷不悟”,依然添加呢?答案很简单:消费者更喜欢“雪白”的面粉,添加增白剂是为了迎合消费者。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消费者性之所好,自然会有人来迎合——喜欢“欺霜胜雪”的面粉,自然会有企业生产添加增白剂的面粉来满足;喜欢“色泽光鲜”的生姜,自然会有人“奇志迭出”的用硫磺来熏制;喜欢“红艳如血”的燕窝,自然会有人挖空心思来“炮制”;喜欢卖相白净的肥肉,自然会有人不择手段的来“美白”……说到底,如果消费者不擦亮眼睛,建立科学的认识,远离偏见和迷信,“美容”食品便有生长的土壤,消费者的餐桌便难保太平。

  食品安全保卫战是一场硬仗,要打赢这场硬仗,需要“被坚执锐”的有关部门重拳出击,也需要消费者用知识将自己武装到牙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机构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6